重庆红鼎国际:一座离奇的乌托邦魔幻塔楼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只建筑精 Author 尤加利叶丶
▲红鼎国际A栋天井 © 尤加利叶
01
初探红鼎国际
“只能给你停到这儿了撒,前面太堵了,没人敢跑的。你过马路左拐就到了。”
司机下了逐客令。我摇了摇头,感慨重庆司机真是任性,便开门下车。
这里是观音桥商圈,号称重庆第二大商圈(也有说第一大的)。在阴雨绵绵的工作日,这里依然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成吨的市民和游客,让人险些无处落脚——我看了下手表,这才将将下午三点一刻,重庆人都不工作的吗?
▲观音桥商圈 © 尤加利叶
我一边走一边胡思乱想,直到一栋其貌不扬的超高层塔楼映入我的眼帘。
塔楼形状大体呈矩形。外墙颜色是富有旧城区特色的灰色;分缝很密的墙板体现了一种当下已不存在的审美和技术局限;深黄色裙房可见黑色涂料被雨水冲刷过后脏兮兮的痕迹;电线偷偷摸摸地从外墙牵过……
▲红鼎国际A栋 © 尤加利叶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栋证据确凿的老旧商住楼。不能说它和周围光鲜亮丽的后生仔们格格不入,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的确也是太过平凡无趣,甚至还有点严肃——虽然,排队进楼的长龙已经延伸到了室外的疏散广场,这着实让我倒抽了一口凉气。令人不禁想问:这栋毫不起眼的过时建筑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人间奇景?
本期目标:重庆大融城红鼎国际A栋——一座蕴含层层梦境的乌托邦魔幻塔楼。
▲红鼎国际A栋 © 尤加利叶
02
没有观音的观音桥
红鼎国际A栋之所以出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整整40层(去掉裙房)塔楼共476户中,竟然有400多户都是商铺。业态的复杂性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各色业态 © 尤加利叶
从私房菜到日式菜、泰国菜;从咖啡厅到下午茶;从民宿宾馆到私人影院;从潮流服装到Cosplay;从棋牌、桌游室到推理社,密室逃脱;从汉服、日服社到JK、Lolita;从按摩足疗到美术音乐培训……更有许许多多的猫咖狗咖藏匿其中——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让羊驼侍候你用餐。
▲蜜汁羊驼 © 尤加利叶
关于这些奇特业态的沉浸式介绍,中国台湾作家廖信忠在《重庆魔楼红鼎国际六天五夜奇幻游记》这篇游记早已详细阐述,因而这并非是本文的重点——事实上我更想知道的是:如此魔幻的功能混合和业态拼贴,是如何在这栋建筑中发生的呢?这使得我们需要对红鼎国际乃至观音桥商圈的前世今生进行一下简要的复盘。
当然,观音桥并没有观音菩萨保佑。根据文献记载,在康熙末年,这里倒是曾修有一座观音庙,边上还有石板桥两座。
▲老观音桥 来源:网络
可随着70年代市政设施的不断兴建,使得庙拆桥毁只留其名,却也让这原本只是乡村小集市的观音桥逐渐繁荣活跃起来。
▲80年代的观音桥 来源:网络
直到《重庆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主城)》文件的颁布,使得观音桥被列为重庆五大发展商圈之一。仅仅两年时间,重新整改的观音桥商业街便顺利开街了。零星的商业点逐渐链接成商圈,而所带来的土地增值则使得更多的资本蜂拥而入——政策导向是资本机器的开关,红鼎国际名苑便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产物。
▲重庆五大商圈 来源:城市商圈用地结构演变及用地效益研究
▲从左到右:三角碑、杨家坪、南坪、解放碑商圈 来源:网络
它分为ABC三栋,并在8层由连廊联系,共同形成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空中花园。其中A栋乃是本文的主角,高160米。内部每层十二户50~80平方米的住宅以及酒店式公寓,配备低区、高区、货物电梯各两台,是当时观音桥商圈的第一豪楼。因此,彼时的红鼎国际,的确是配得上“国际”二字的。除了提前进入小康的富贵家庭,便是许多大小公司入驻其中。俯瞰观音,好不风光。
▲红鼎国际空中花园 来源:网络
可资本的阀门一旦拧开,便不会停止。江北区政府《观音桥商贸2006-2010业态调整指导意见》的颁布,意味着对传统商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同时带来了大批包括英利大厦、新世界百货、协信中心、旺角等高端商场和商住楼。
▲观音桥商圈 © 尤加利叶
2012年的《重庆市观音桥商圈产业发展规划》,更是预计将商圈从2平方公里进一步扩张到6.8平方公里。此后,观音桥商圈不断完善用地方式和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外资,打造品牌,逐渐形成高、中、低业态分层,成为了江北区乃至重庆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成熟的现代化商业模式被建立起来了。相比之下,曾经的最高楼红鼎国际反倒是黯淡了许多。
而不曾料想,这反倒成为了红鼎国际转型的契机。
▲观音桥商圈鸟瞰 来源:渝夫地产观
03
破旧与潮流、危机与契机
在周边动辄7000多则上万的月租环境中,红鼎国际A栋70~80㎡的租金则稳妥地控制在4000~5000左右(B栋和C栋则仅仅只有2000~3000)。这在如此繁华热闹的观音桥商圈中实属难得。因而吸引了许多启动资金不足,但冲劲十足的年轻创业者们——如果90后还算得上年轻的话。所以,对于他们而言,藏匿高楼的店面与陈旧的配套设施并不太是坏事,反而是他们能够在此生存的原因。
▲隐藏在塔楼中的商铺们 © 尤加利叶
但他们也并不太把这里看成是事业长期发展的基地,更像是一处极好的原始积累和创业孵化的空间——赚得第一桶金,然后寻找更大的平台。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更快的出去。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红鼎国际内部的流动性其实是极大的——三个月,是我在探访的过程中多此听到的数字。这像是一个分水岭,足以让店主预判在这是否还有活路。
“这栋楼里大概有100多家剧本杀,只有两三家是超过一年的,那都是老店了。”一位准备转让店铺的年轻店长和我说道。
▲热心解答的店长 © 尤加利叶
但换汤不换药。快速的流动带来的是与时俱进的潮流文化,而这便与栋旧楼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当下,潮流往往不与大众审美相关,而指向一种小众的,追求差异性的分化品味。但这与潮流与生俱来的扩张属性相矛盾。因而,潮流文化只能每隔一段时间便通过不断切割和分解自身来解决过度膨胀的问题,这使得潮流文化愈发呈现一种树状发展的精细化趋势。所以,潮流实质上是一种解构的状态,而非对某种特定品味的描述。红鼎国际中纷繁复杂的业态,便是对此最好的佐证。
▲店铺索引 来源:网络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传统的棋牌室、机麻房,它们可以称的上是桌游的原型。但更多的是其分化出来的剧本杀,推理社等更有故事性的桌游类型。
▲剧本杀 © 尤加利叶
同理,民宿与私人影院可以理解为传统宾馆的分化;Lolita,JK,和服汉服社等可以理解为时装店的分化;
▲汉服社 © 尤加利叶
换装拍照写真可以理解为摄影馆的分化;猫咖狗咖可以理解为宠物店的分化……
▲猫咖 © 尤加利叶
因此,在楼中漫步,同时也可以梳理出一条潮流文化的发展谱系。而有意思的是,这谱系也是从下往上发展的:传统的业态往往盘踞在20层以下,而分化出来的各种年轻玩意儿则大多在20层以上——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如果你了解到这栋建筑的租金价格是依据楼层高度而逐步递减的,而棋牌室宾馆等则又以不那么年轻的人创办为多,那你大体上便可以理解这样的分布了。
▲从中间楼层仰拍 © 尤加利叶
当然,即便是某一小众的领域,面对快速更新迭代的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也必须不断发掘自身的独特性和想象力。因而如果无法开拓某种新类型的消费模式,相互学习融会贯通则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因此,私房菜可以与桌游店相互结合,满足最低消费便可以在那儿和朋友们耍上一天;换装拍照则有猫猫狗狗作伴,既是最好的同框对象,也可以满足人们撸猫撸狗的情趣;下午茶则又兼具拍照写真功能,可以选择一个符合自身调性的角落拍出不亚于星巴克气氛组的美照。
▲穿着汉服撸猫 © 尤加利叶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红鼎国际为人称道的商业生态,正是来源于纵向的业态细分和横向的业态结合之间所形成一个的复杂矩阵中,并可以预见地在这个独立的物理空间中不断地分化和交织下去,实现自我的学习和交换。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别忘了,不断受廉价租金吸引而来的年轻店主们,以及他们自带的打破陈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因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很大程度上,红鼎国际的落后陈旧反倒是其业态时尚和潮流的诱因——即便两者在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格格不入。
▲老旧楼道里等待的时尚年轻人 © 尤加利叶
04
盗梦空间:三重交织的梦境
上述的分析主要是从业态发展和创业者的角度出发,但这并不足够,查查资料便能理清。事实上,为了揭露红鼎国际为何能够号称“重庆第一魔楼”,我们还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实际体验一番,而这便是开头我冒雨拜访的原因——
在我看来,红鼎国际的神秘气质,正是来源于其自身从外到内所精密组织的三重梦境(原谅我用这么中二的词语),它们彼此相套,令人魂牵梦绕。
第一重梦境:矛盾的空间,静止的时间
进入到大堂,便可晓得此地非等闲之辈。两条超长的排队长龙宣告着当初作为住宅设计的4座电梯已经完全败下阵来。你们可以简单感受一下:
▲人山人海的候梯厅 © 尤加利叶
在这里排队,没有二十分钟,基本上是连轿厢的样子都看不到的。时有看到外卖骑手冲进大堂,抬头一看便是痛苦面具。
▲可怜的骑手 © 尤加利叶
一层往上,可见每层候梯厅两侧都挂满争奇斗艳的广告牌——这是每层的历史文化层,你可以从中考古出些许信息,比方说该层各店铺之间的长幼秩序:又大又靠中间的招牌往往是辈分最老的。而对于后来的店铺来说,靠上的位置总是比靠下强,而招牌大小往往比左右位置更重要——我的推断有理有据:因为我总是看到挂在右边的牌子箭头却向左打,但却获得了更大的牌位面积。相比之下,安全出口和门牌标识显得磕碜了许多,勉强地提醒着游客们这栋楼原本的住宅属性。
▲各层的广告牌 © 尤加利叶
在这里逛街是没有自动扶梯的。想登楼下楼便只能一头扎进黑洞洞的楼梯间中,忍受着垃圾腐败的气味,而在晚间则更显诡异:你有可能在昏黄的灯光下一拐角便偶遇一位身着汉服脸色苍白的黑长直女子——那大概率(我为什么要说大概率?)是与你一样不想等电梯的顾客们。因此,平日里避之不及的消极空间,反倒成为了邂逅和交流的公共空间。陌生人们一同上楼下楼,结伴同行,并在某一层挥手道别。
▲结伴而行的陌生人 © 尤加利叶
一米二宽的走道在住宅中勉强可以接受,但当两队剧本杀人马前后对峙时,方觉狭路相逢勇者胜。
▲最多供两人并肩行走的过道 © 尤加利叶
值得一提的是,商场常见的中庭在这里倒是有两个,不过深达160米,往下瞧一眼便要把人的魂魄抽去。在这里,中庭空间不再是向心的核心空间,而是反转为离散的边缘空间。人们借由它行使着不怎么光明磊落的活动——蹲着抽烟,说悄悄话,回对象(父母)查岗的电话,亦或是像我这样的偷窥。幽暗的心事被扔进这深不见底的中庭里,然后再欢天喜地地走进某一户店面中。
▲红鼎国际A栋天井 © 尤加利叶
每层流线是无法形成环线的断头路,这对于逛街动线来说十分难受,你时常不得不走回头路。但好处是目光可以透过建筑两端的缝隙艰难地望出去:城市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模样,四处拉结的粗大横梁阻挡在人与城市之间,顿觉束缚之感。
▲外面的世界 © 尤加利叶
灰白的天光从外面的世界中勉强洒进来一些,但只消得照亮洞口附近一点点便没了力气,显得混沌又诡异——若不看手机,你其实是很难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的。
▲天井 © 尤加利叶
因而,在这第一层梦境中,空间是矛盾的:住宅的躯壳与商场的灵魂在每一处空间中都蕴含着冲突和斗争;但时间则是静止的:这里像是被时间遗忘的空间,行使的是与外界不一样的时空逻辑。
▲天井 © 尤加利叶
第二重梦境:门背后的世界
如果你看过一部法国悬疑电影《登堂入室》,那你一定对结尾的镜头感到熟悉:千篇一律的窗洞内部,演绎着形形色色的人间喜剧或悲剧——而站在红鼎国际的楼道中往对面看,你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电影《登堂入室》结尾 来源:网络
一扇扇大致相似的防盗门背后,是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因而 “探店”这一行为在这里十分盛行:有意识的消费成为了无目的的冒险,商品的价值被探索行为本身所取缔。这样的愉悦不源于某一特定的店铺中,而产生于系统性的店铺序列中——嗯,就像抽盲盒一样。
▲门背后的世界 © 尤加利叶
随意推开一扇防盗门,眼前出现的是一家汉服店。我厚着脸皮敲门,老板娘穿着睡衣邀请我进去。门口右侧是形形色色的汉服,而左侧则摆放了一些诸如纸伞,壁画等的古代装饰。往左走是一间装饰精致的古代睡房;大厅则摆了一些低矮木案供人跪坐饮茶。其他几个房间装饰各异,但布景大多比较统一。如果对汉朝建筑不大了解的话,便当真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既视感。
▲汉服社 © 尤加利叶
与上一家不同的是,这家推理馆装修的则是十足的阴间风格,一推开门着实吓得我手机都要飞出去——黑白相间的丧事布被挂在一整面墙上,一个大大的“奠”字映入眼帘,并配以“沉痛悼念,深切缅怀”八个大字,不知道是哪儿位角色的头七。如果觉得体验感仍然不够强,店里还贴心地准备了对应的服装。如此打扮一下,不由得悲从中来,欲哭无泪。
▲推理馆 © 尤加利叶
索性边上的一家DIY很快洗刷了我的悲哀:高饱和的红黄绿配色、眼花缭乱的可爱饰品、华丽富贵的水晶吊灯、来来往往的粉嫩少女……
▲DIY店 © 尤加利叶
我大口呼吸着这里的青春气息,丝毫不觉得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直到回头一望,笑容凝固:室外阴冷诡异的走道提醒着我,即便是美梦,也总有清醒时分。
▲从店内往走道看 © 尤加利叶
进入一家VR体验店——差点闪瞎狗眼,便退了出来。
▲VR店 © 尤加利叶
又推开门,再次退出——这是一家女生换装店。
▲换装店 © 尤加利叶
……
就这样,我不断地游荡在各种各样的主题门店和楼道之间,体验着不同场景和频道的切换。这层梦境的空间关系是反逻辑,反理智的,就像互联网的一个个窗口一样。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关联:PS4店的旁边可能就是一家大观园足浴馆。
▲PS4与足浴 © 尤加利叶
它允许你将记忆和情绪留守在这道门内,然后再欣然探索下一个世界。你不知道每一扇门后面究竟隐藏着什么——没有邀请,没有解释,你的身体便是唯一的赌注。除了不明就里的奇怪店名,便只有门后投射出来的五颜六色的诡谲灯光,如塞壬的歌声一般,挑逗着你的好奇心,勾引着你扑进这第二重梦境中去。
▲门背后的世界 © 尤加利叶
第三重梦境:虚拟的真实梦境
梦境的最深层,隐藏在人们的幻想之中,是由每个人在这里举行的各种角色扮演游戏编织而成的——剧本杀、密室逃脱、VR馆、主题酒吧、换装写真、私人影院……因此这里的梦境可能是恐怖的村庄,尘封的密室,血腥的战场;也有可能是午后慵懒的阳光,朦胧的帷帐,穿越过去的历史重现等等……我们可以大致把这层的梦境分为两种:真实的虚拟梦境,与虚拟的真实梦境。
▲第三层梦境 © 尤加利叶
真实的虚拟梦境:这建立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上,比方说各类游戏店或者VR体验馆。在第二层梦境中,这类店面一般都装修地最为科幻以极力撇清与外界的关系。
▲各式各样的游戏碟片是随意选择的梦境 © 尤加利叶
但戴上头盔(或者打开屏幕),便可以瞬间进入到更为幽深的第三层梦境中去:在这里,虚拟技术的力量发挥到顶点,一种极度写实的画面感和冲击力填充着你的视野,并赋予你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行使的权力,包括死亡——但代价则是物质空间中人的行为的萎缩。
▲做梦人 © 尤加利叶
虚拟的真实梦境:鉴于剧本杀是红鼎国际中最常见的业态之一,因此我们可以拿它来做一番分析:它的流行揭露一个看似矛盾的事实——虚拟世界对人们依然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但与网络游戏和虚拟交友不同,这里的虚拟是建立在一种线下的,真实的交往和互动上。这对于大部分孵化于互联网时代的90后们来说,往往具有更加强大的心理冲击:他们厌倦了电子交流,厌倦了虚拟人物——这已经难以令人心动了——虚拟文化的极致便是将个体自身虚拟化,极致的虚拟隐藏在极致的真实之中。
▲剧本杀 来源:网络
所以我们便可以理解,剧本杀的玩家们一般是不在意与陌生人游玩的。在角色扮演的梦境中,真实的社会关系并不再重要,拼本成为一种常态。
▲不同的剧本是不同的虚拟社会环境 © 尤加利叶
事实上,曼纽尔·卡斯特提醒我们,虚拟文化的优点正是在于它是对真实世界的重新洗牌:和陌生人建立熟悉的纽带关系,亦或是和熟悉的人重建陌生的纽带关系。但有趣的是,在这里,虚拟的社会关系却有可能渗透到真实的物质世界中:比方说认识新的伙伴,或将游戏中的矛盾带到生活中。这是纯粹的互联网交互所无法比拟的。
▲面具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的符号 来源:网络
我们可以依照这样的逻辑描述其他活动,比如换装拍照,猫咖狗咖,主题餐厅等等。因为很明显:服装,布景和猫猫狗狗是真实的,人与物的互动也是真实的,但所属关系却是虚拟的。这种真实与虚拟的叠加,不同于VR网游的纯粹虚拟,而是一种客观化了的世界观,一种能够触碰的想象。因此,虚拟与真实不再是对立的——在这里,一种虚拟的真实文化蔓延开来。
▲换装拍照 来源:网络
▲布景 © 尤加利叶
▲疑惑的狗勾 © 尤加利叶
以上三重梦境,层层交织,让人们逐渐褪去真实的束缚:在第一层梦境中,红鼎国际过滤了真实世界的入侵,灵与肉的矛盾打破了人们对空间的常规理解,并消解了时间的存在,是进入新世界前的一种洗礼。而在第二层梦境中,千篇一律的防盗门背后展现了各个光怪陆离的奇异世界,接待着楼道中游荡的孤魂野鬼们,并最终引导他们进入第三层梦境中去——在这里,想做的可以实现,想要的可以获得。阳春白雪,杀人放火,无所不能。
这便是红鼎国际的魅力。
▲制造梦境的空间 © 尤加利叶
05
流动空间
如果我们说红鼎国际的网红是一种时代产物,那除了生产端与消费端,对于特定时代的技术力量也必须加以分析。事实上,我们当下所处的信息时代,正是红鼎国际得以爆红的关键推动因素。
如果放在10年前,你可能很难想象会有如此多的商铺店面会隐居在高楼之中。但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金角银边”的信条可能消散地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快。正如曼纽尔·卡斯特说的,我们当下身处于一种由节点(node)与核心(hub)所构成的流动空间中:物质空间作为一种节点,其意义与动态已经被作为核心的网络空间所支配——典型的例子是:商铺的物理区位已经远远没有“大众点评”或“美团外卖”上的热销榜单来得重要。因而,没落的红鼎国际重新回到了赌桌旁,并伴以许多愿意下注的年轻创业者们,静悄悄地等待机会。
▲虚拟空间与物质空间 © 尤加利叶
网络的力量是厚积薄发型。起初,许多小店只能依靠若干常客圈地自萌。除了必要的网络营销,店主往往需要十分重视和顾客的关系:与他们拼本互杀,或是帮他们拍照写真。
▲某店面的小红书买家秀征集 © 尤加利叶
而顾客则经由互联网的传播力量回馈店家(事实上这正是大多数顾客消费的目的)——特别是小红书,你可以在上面看到许多的探店笔记:古着店,换装店,宝藏百元杂货铺等。一篇名为《观音桥 | 全重庆最好逛的古着店,一站式打卡》获得了5252个点赞与6165个收藏,而这并不算是最多的。
▲小红书上的打卡笔记 © 尤加利叶
高潮在于2019年8月15日晚上,作家廖信忠的一篇《重庆魔楼红鼎国际六天五夜奇幻游记》则是彻彻底底地将红鼎国际引爆了全网。短短几天内,红鼎国际一跃而起,成为了重庆“平民网红”中的顶流头牌——“魔楼”的皇冠终于被扎扎实实地戴在了头上。
▲截图自文章末尾 © 尤加利叶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梳理一条清晰的红鼎国际的网红发家史了:它因商圈的发展而来,随后便也因商圈的继续发展而没落。但折旧只会带来可观的地价差,却不阻碍虚拟空间中的信息流通,这成为了带有创意的年轻创业者们在此生根发芽的原因。
丰富的业态因而得已滋生,商业与住宅的属性矛盾逐渐成为不亚于业态自身的奇观。层层叠叠的空间穿套契合消费者循序渐进的冒险心理。而这一切都经由网络传播的力量被发挥到极致。
更多慕名而来的消费者加速了建筑中现金的流通,也通过探店打卡的方式进一步加速了其在网络空间中的流通,并促使业态不断地进行快速的自我矫正和新陈代谢——红鼎国际便这样被盘活了。
▲某美术培训室 © 尤加利叶
06
跃出现实的天窗?
但红鼎国际的危机也十分明显。
从自身的设施条件来看,它无法回避一个明显的悖论:红鼎国际的确是一座快要跟不上时代的建筑,但讽刺的是它的生命力正是来源于其所处的时代边缘。因而,抛开别的因素不谈,如果将它进行大规模更新整合,那么增加的租金门槛便有可能会筛选掉一批囊中羞涩的创业者们;但如果就让它维持原样,它是否有能力长久地承载设计之初未曾预料到的使用现状?
▲红鼎国际现状 © 尤加利叶
其次,红鼎国际在网络中的火爆,并不能实际解决其在物理空间中的局限性。正如多家店主反映的,如果不是旺季(周末或者节假日),他们的店中时常是一个人都没有的。因而它终究是一座空中楼阁,命悬一线——比如说网线。当喜怒无常的流量从这栋楼中撤离出去时,红鼎国际又该何去何从?
▲玩手机的店长 © 尤加利叶
所以,红鼎国际的魔幻实则并不来源于自身,而是源于一种时代发展过程中意外的错动。这样的错动产生了转瞬即逝的间隙,因而便得已构成了藏匿一切游荡着的,同样被主流所遗弃之事物的乌托邦幻境。正像楼中一家VR店的标语写的:
跃出现实的天窗——
可究竟还能飞多远呢?
▲Leap out reality © 尤加利叶
参考文献:
[1]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 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5] 廖信忠.重庆魔楼红鼎国际六天五夜奇幻游记 [EB OL]
[6]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12小时探楼:“重庆魔楼”红鼎国际A座藏着5大奇幻处 [EB OL]
[7]界面新闻.重庆红鼎国际A座,负责治愈一切无聊 [EB OL]
附:
以上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如有雷同,一起拼本?
▬
本期原创 / 尤加利叶
#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硕研究生。桃金娘科,桉属植物。耐寒不耐旱。成长较快,以奶茶浇灌。喜清新素雅,花语是恩赐。
编辑 / 尤加利叶、 审核 / 白睢
本期内容为一只建筑精原创并编排,版权归一只建筑精所有。
点击图片,阅读城市设计近期热门文章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